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手握IEC 1906奖的摄影发烧友

来源:电工技术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22 02: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张冶文 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电压与绝缘方向学科带头人。中国电工技术委员会与绝缘介质专委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物理专委会理事。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气

张冶文 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电压与绝缘方向学科带头人。中国电工技术委员会与绝缘介质专委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物理专委会理事。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气绝缘与工程电介质的研究和微波特异材料的研究,与此相关的“聚合物工程电介质中的空间电荷研究”获2006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张冶文因牵头制定PWP法空间电荷测量技术的IEC标准,荣获了2014年IEC1906奖[1]。 一走进张冶文的办公室,记者就被两面风格截然不同的墙所吸引:一面白墙上,密密麻麻写着各种复杂的公式,贴满了用不同语言记录的各项工作计划;另一面墙上,则贴满了他的摄影作品,从法国巴黎公社纪念墙到凡尔赛的秋日园林,从加拿大瀑布到瑞典的王后岛皇家园林,从德国波茨坦无忧宫到新加坡欧亚大陆最南端,张冶文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这就像是张冶文生活的缩影,科研与摄影,对他而言,同等重要。科学家应该在专业领域追赶世界潮流,但同时,也要有高雅的志趣。 “别人能做的事情,咱也能做” 一副银边眼镜,笑容可掬,眼神里透着恬淡平和的光,仿佛是邻家大叔,这是记者对张冶文的第一印象。然而,普通的外表之下,却是个不平凡的人——他不仅是一位知名的国际标准化专家,还精通多种语言,对摄影也造诣颇深。其实,凭他的本领,他原本有机会留在法国,可他为何要回国发展? 张冶文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本科生,“那时候收到西安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开心地去读书了,当时班里有50多个同学,大家都非常刻苦,心里的理想也比较简单,学以致用、报效国家。”当时,课业对张冶文来说并不简单,头两年几乎根本就不懂,可入门之后,他在专业领域开始加速前进。 1982年,张冶文开始师从电气绝缘界的著名教授刘耀南,在西安交大相继获得绝缘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8年,他远赴法国,在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ESPCI)任博士后,后来任研究员。在法国的近7年间,张冶文一直进行空间电荷测量的研究,在学院也有了基本稳定的工作。然而,虽然生活优渥,但他在法国却难以取得独立的科研业绩,建立自己的科研基地也并非易事,这令飘在异国的他倍加思念祖国。 1997年,张冶文回到国内,在同济大学从事与绝缘材料中空间电荷测试技术以及空间电荷行为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绝缘电介质中空间电荷的测量与性能研究。2011年,张冶文就设立PWP法的空间电荷测试技术提议制定IEC标准,“当时为什么想去做这个事情呢,因为在中国很少有人去制定标准,大多都是跟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后面,而且很少有人得过这个领域的奖。当时我就想,别的国家可以做的事情,那我们可不可以也自己做,然后我主动找到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议以中国人的名义去申请,并且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2012年9月,IEC-TC112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上海举行,张冶文作为召集人联合其他国家研究人员,汇报了标准草案的建议,并在各国代表投票后通过了此项建议。2013年10月,该标准在多伦多TC112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成为IEC标准,这是由我国提出并制定的电气绝缘领域第一项IEC标准。因为编制了PWP法空间电荷测量技术的IEC标准,张冶文获得了2014年IEC1906奖。 冬雪(开封) 春眠不觉晓(英国) 巴黎公社墙(法国) 高山流水(北京) 张冶文摄影作品 他与师生保持着良好关系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的两位恩师都对我影响很大。”在国内时,张冶文师从绝缘界著名的刘耀南教授,“她虽然是一位女性,但学术修养很高,我在导师那里知道了IEC标准,还参加过一次国内标准的制定讨论会,当时我意识到制定国际标准的意义,这对我国工业化来说非常重要。” 在国外时,张冶文在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ESPCI)攻读博士后,兼任研究员。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规模虽小,但学校历史上却出过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如居里夫妇、近年来的德让。回忆起在法国的求学生涯,张冶文很感谢自己的导师,“他非常有趣,除了指导我大致的研究方向外,基本不占用我的业余时间,给了我很大的研究空间,不过他对我的语言要求很高。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经过一年的学习,我的法语有了很大的进步。” 如今,除了汉语和国际通用的英语外,张冶文还能讲流利的法语和一些德语,他很感谢导师的“逼迫”,而他也一直要求并希望自己的学生应该好好学外语,及时对接国外研究成果,也为日后有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两个导师都非常好,我也始终和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深深影响了我。”张冶文现在一共带了十多个硕士、博士,每年招两三个学生,“我对学生的态度只是指导,在方向与困惑上给与指点,从不会过分要求他们,尽量给他们科研的空间,并且在设备上给与支持,大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这的确是张冶文的肺腑之言。2000年后,他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研究绝缘电介质空间电荷行为的实验基地,并取得了不少学界认可的成果,“现在国内的科研条件都比较好了,希望我的学生们能抓住机会,好好做科研。”说出这样的话,张冶文是有感而发的。他刚回国时,几乎没有启动资金,后来慢慢地才有了资金和设备支持,能够尝试做一些零星的科研项目。 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让他感到高兴。最近,有个学生被选送到英国联合培养,张冶文要求她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她学习就很有自主性,自己也很努力,专业水平提高极快。” 结 语 其实,摄影是张冶文的爱好。说到妻子,张冶文满脸都是幸福的微笑,“她也是同济的教授,当时她也在西安交大读书,算是我的小师妹。” 两个人平时都做科研、忙教学,空余时间比较少,不过繁忙的工作之余,到风景秀丽之地散心、拍照,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目前,张冶文正在进行微波特异材料的研究,并进行相关的国家“973”项目研究。由于承担着教学任务,他经常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和西平路校区之间来回奔波。忙并快乐着,年过花甲的张冶文很习惯这样的节奏。 张冶文 同济大学电气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电压与绝缘方向学科带头人。中国电工技术委员会与绝缘介质专委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电介质物理专委会理事。研究领域主要为电气绝缘与工程电介质的研究和微波特异材料的研究,与此相关的“聚合物工程电介质中的空间电荷研究”获2006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张冶文因牵头制定PWP法空间电荷测量技术的IEC标准,荣获了2014年IEC1906奖[1]。 一走进张冶文的办公室,记者就被两面风格截然不同的墙所吸引:一面白墙上,密密麻麻写着各种复杂的公式,贴满了用不同语言记录的各项工作计划;另一面墙上,则贴满了他的摄影作品,从法国巴黎公社纪念墙到凡尔赛的秋日园林,从加拿大瀑布到瑞典的王后岛皇家园林,从德国波茨坦无忧宫到新加坡欧亚大陆最南端,张冶文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这就像是张冶文生活的缩影,科研与摄影,对他而言,同等重要。科学家应该在专业领域追赶世界潮流,但同时,也要有高雅的志趣。 “别人能做的事情,咱也能做” 一副银边眼镜,笑容可掬,眼神里透着恬淡平和的光,仿佛是邻家大叔,这是记者对张冶文的第一印象。然而,普通的外表之下,却是个不平凡的人——他不仅是一位知名的国际标准化专家,还精通多种语言,对摄影也造诣颇深。其实,凭他的本领,他原本有机会留在法国,可他为何要回国发展? 张冶文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本科生,“那时候收到西安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开心地去读书了,当时班里有50多个同学,大家都非常刻苦,心里的理想也比较简单,学以致用、报效国家。”当时,课业对张冶文来说并不简单,头两年几乎根本就不懂,可入门之后,他在专业领域开始加速前进。 1982年,张冶文开始师从电气绝缘界的著名教授刘耀南,在西安交大相继获得绝缘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88年,他远赴法国,在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ESPCI)任博士后,后来任研究员。在法国的近7年间,张冶文一直进行空间电荷测量的研究,在学院也有了基本稳定的工作。然而,虽然生活优渥,但他在法国却难以取得独立的科研业绩,建立自己的科研基地也并非易事,这令飘在异国的他倍加思念祖国。 1997年,张冶文回到国内,在同济大学从事与绝缘材料中空间电荷测试技术以及空间电荷行为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绝缘电介质中空间电荷的测量与性能研究。2011年,张冶文就设立PWP法的空间电荷测试技术提议制定IEC标准,“当时为什么想去做这个事情呢,因为在中国很少有人去制定标准,大多都是跟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后面,而且很少有人得过这个领域的奖。当时我就想,别的国家可以做的事情,那我们可不可以也自己做,然后我主动找到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建议以中国人的名义去申请,并且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2012年9月,IEC-TC112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上海举行,张冶文作为召集人联合其他国家研究人员,汇报了标准草案的建议,并在各国代表投票后通过了此项建议。2013年10月,该标准在多伦多TC112全体会议上正式通过,成为IEC标准,这是由我国提出并制定的电气绝缘领域第一项IEC标准。因为编制了PWP法空间电荷测量技术的IEC标准,张冶文获得了2014年IEC1906奖。 冬雪(开封) 春眠不觉晓(英国) 巴黎公社墙(法国) 高山流水(北京) 张冶文摄影作品 他与师生保持着良好关系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我的两位恩师都对我影响很大。”在国内时,张冶文师从绝缘界著名的刘耀南教授,“她虽然是一位女性,但学术修养很高,我在导师那里知道了IEC标准,还参加过一次国内标准的制定讨论会,当时我意识到制定国际标准的意义,这对我国工业化来说非常重要。” 在国外时,张冶文在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ESPCI)攻读博士后,兼任研究员。巴黎高等物理化学学院规模虽小,但学校历史上却出过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如居里夫妇、近年来的德让。回忆起在法国的求学生涯,张冶文很感谢自己的导师,“他非常有趣,除了指导我大致的研究方向外,基本不占用我的业余时间,给了我很大的研究空间,不过他对我的语言要求很高。在他的强烈要求下,经过一年的学习,我的法语有了很大的进步。” 如今,除了汉语和国际通用的英语外,张冶文还能讲流利的法语和一些德语,他很感谢导师的“逼迫”,而他也一直要求并希望自己的学生应该好好学外语,及时对接国外研究成果,也为日后有更好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两个导师都非常好,我也始终和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这种师生关系深深影响了我。”张冶文现在一共带了十多个硕士、博士,每年招两三个学生,“我对学生的态度只是指导,在方向与困惑上给与指点,从不会过分要求他们,尽量给他们科研的空间,并且在设备上给与支持,大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这的确是张冶文的肺腑之言。2000年后,他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研究绝缘电介质空间电荷行为的实验基地,并取得了不少学界认可的成果,“现在国内的科研条件都比较好了,希望我的学生们能抓住机会,好好做科研。”说出这样的话,张冶文是有感而发的。他刚回国时,几乎没有启动资金,后来慢慢地才有了资金和设备支持,能够尝试做一些零星的科研项目。 学生的点滴进步都让他感到高兴。最近,有个学生被选送到英国联合培养,张冶文要求她用高标准要求自己,“她学习就很有自主性,自己也很努力,专业水平提高极快。” 结 语 其实,摄影是张冶文的爱好。说到妻子,张冶文满脸都是幸福的微笑,“她也是同济的教授,当时她也在西安交大读书,算是我的小师妹。” 两个人平时都做科研、忙教学,空余时间比较少,不过繁忙的工作之余,到风景秀丽之地散心、拍照,是件很幸福的事情。 目前,张冶文正在进行微波特异材料的研究,并进行相关的国家“973”项目研究。由于承担着教学任务,他经常在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和西平路校区之间来回奔波。忙并快乐着,年过花甲的张冶文很习惯这样的节奏。

文章来源:《电工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dgjszzs.cn/qikandaodu/2020/0922/487.html

上一篇:苏州市电工技术学会会员大会召开
下一篇:高压固体绝缘开关技术研讨高峰论坛在京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