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是中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必修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中职学生获得相关电工技术领域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通过实训获取电工技术领域基本技能。从而为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以后学习有关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为中职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具备运用相关电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进行分析、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
一、优化课程体系设置
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为中职学校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方向。学校要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及时更新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标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走出校门就能对接岗位需求,顺应企业的飞速发展。
调研市场需求从而实现转变办学模式很有必要。现有的课程内容重视理论,知识之间逻辑性强,缺乏针对性;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轨,缺乏实用性;课程体系职业性不明显,缺乏方向性。而“中国制造2025”中指出:要着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故企业转型升级、技术革新时着重引进自动化功能强的高端设备,增设数字化车间,新添工业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因此,学校转变教育理念就显得迫在眉睫,尤其要做足功夫,深入企业调研市场需求,办学模式与企业接轨。一方面,紧跟制造业发展步伐拓展新专业,使专业设置能对接区域产业前沿,如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现代物流、纺织机械制造与维护、环保除尘设备制造与安装等专业。另一方面,与推进中职课改相结合,将课程设置与地方区域经济挂钩,故在自选课程模块中开辟相应的课程,并在自由选修课选择时指导学生选择,引导其职业方向。
二、改革实训教学模式
有些中职学校实训设施相对比较陈旧,有个别学校使用的设备甚至是当地企业转型升级时淘汰的旧设备,造成学校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严重脱节,故应从源头解决由于设备落后或实训模式低效,造成电气专业学生技能特长不对接企业岗位需求的问题。
首先规范实训基地建设。技能大赛规程能体现世界制造业前沿的生产工艺,所以在实训场地规划时考虑大赛标准,学校购买实训设施应兼顾大赛标准和技能鉴定标准间的平衡,使实训设备对接制造业一线,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努力以一体化教学模式建设实训场地。通过电工技术的教学活动,使中职学生首先可以熟练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基本理论,通过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程培养中职学生相应的实践能力,通过后续课程的继续学习,突出中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对机电一体化装备进行维修、安装调试、故障判断的能力。
其次强化校企合作融合。入学开始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意识教育,可通过安排学生下企业参观、进行市场调研等多种方式展开,增强企业文化感悟,增进对技能人才尤其技能巨匠的敬仰意识,激发内心职业意识澎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再次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在学校中共同开辟校企联办实训车间,增设半顶岗教学实训环节,一改以往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校企联办实训车间由8位企业技术人员、16名在校学生作为专职生产工人,同时配备一名专业教师。在此实训车间,完全按照企业岗位标准、管理制度来组织生产,企业工人与学生既是师徒关系,又是同事关系。让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教学指导,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构建教学情境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构建情境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升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在中职电工技术教学中,植入理实一体化,教师第一要重视的则是对于教学情境的构建,将学生后期踏入社会中的工作环境照搬到课堂教学中,做到让课堂任务的完成与实际问题应对相仿。而事实上,对于电工技术课程教学而言,有85%的课程内容是需要在一体化或电工技术实训室里完成的。教师还需要注意安排教学过程。教师首先需要对电工技术有关的理论知识开展全方位的叙述和授解,接着对一些与之对应的学习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且允许学生之间共同探讨,从而让学生通过该过程去善于对问题进行发现,并努力解决,进一步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水平的提升。其次,动手实践与理论相互融合,在日常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务必要做好引路人,需身体力行,与学生共同操作,认真投入到实践课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经常对学生给予警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尽量独自处理。
文章来源:《电工技术学报》 网址: http://www.dgjszzs.cn/qikandaodu/2020/0713/374.html
电工技术学报投稿 | 电工技术学报编辑部| 电工技术学报版面费 | 电工技术学报论文发表 | 电工技术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电工技术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